网络流行语正在渗透小学生试卷
几乎每个人在上学时都做过同样的事情:面对写不出答案的试题时,他们拿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写废话”。类似的“小学生的离谱回答”一直是网络上的热点之一。几年前,学生在试卷上乱写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被班主任批评。然而,随着善于利用网络的90后成为教师群体的主体,学生们不得不面临新的压力:他们写下的离谱答案可能会被老师发布到网上以吸引关注。越来越多的网络术语开始出现在学生的试卷上。根据目前各大网络平台的流行趋势,学生们已经开始巧妙地将这些热门表情包应用在画卷上。“舔狗”一词是最新且普遍接受的网络词汇,并且被小学生频繁使用。
几乎每个人在上学时都做过同样的事情:面对写不出答案的试题时,他们拿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写废话”。
写废话纯粹是运气之举。 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填写自己认为最可靠甚至最顺利的答案,尽管它实际上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
他们有的把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有的则留下了令人发指的答案,成为千古笑柄。
类似的“小学生的离谱回答”一直是网络上的热点之一。 孩子们的各种“机智”,总是让人想起以前在考场上绞尽脑汁的时光。
但近年来,情况略有不同。 在大量“不写”的情况下,特定类型的答案开始更频繁地出现:
网络语言。
几年前,学生在试卷上乱写并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被班主任批评。
然而,随着善于利用网络的90后成为教师群体的主体,学生们不得不面临新的压力:他们写下的离谱答案可能会被老师发布到网上以吸引关注。
豆瓣上,有一个叫做“这些年我批改的试卷”的群。 在这个群里,作为群成员的老师会时不时地贴出自己批改过的奇怪论文和作业答案。
它们大多出自绝望学生的笔下,部分出于喜剧性的疏忽,部分出于纯粹的敷衍。
这些答案大多具有改变情绪、治疗低血压的奇效,这让该团体自2018年以来蓬勃发展。
从近几年老师发的大量帖子来看,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多的网络术语开始出现在学生的试卷上。
当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没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时,今天的学生仍然会选择乱写。 但在他们随意的回答中,“666”等网络俚语已不再罕见。
根据目前各大网络平台的流行趋势,学生们已经开始巧妙地将这些热门表情包应用在画卷上。
就在近日,群里一位身为群友的老师发帖提醒学生“不要使用网络词汇”。 原因是我的学生在造“舔”字的时候,造出了“舔狗”的字。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舔狗”一词是最新且普遍接受的网络词汇,并且被小学生频繁使用。
一是因为“舔”这个词实在是很难组词,二是因为“狗舔”这个词太深入人心了。 在网络词语普遍存在的时代,有些词语早已刻在了网民的DNA里,学生也不例外。
这也导致了现在的情况:就连试卷上随意的乱涂乱画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棒极了”的同义词是“666”。
“一丝不苟”可以理解为“没有微信就不去任何地方”。
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区分网络词语的使用上下文,这总是会给老师在组词造句的过程中造成精神上的打击。
在此之前,老师们还会担心孩子们思维不够快。 但现在,他们更担心学生“过于精通互联网”。
时至今日,“太懂网络”的学生总能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刺激。
2020年左右,一名00后学生因为一张试卷而在网络上走红。
这并不是因为他创作了完美的作文或者有特别独特的笔迹,而是因为他几乎在所有的填空处都写了“奥利给”。
类似的针对躁狂、上瘾学生的“奥利给”将在2020年前后最为普遍。这个互联网术语诞生于2016年,2020年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评选为年度十大互联网术语之一。
但随着一代又一代更新的网络术语的出现,“奥利吉”不再被学生们摸不着头脑的青睐,他们将一次又一次地迈向下一个目标——
原因很简单:即使在试卷上补上,孩子们也必须非常顽固地跟上潮流。
网络上流行语不断更新,小学生试卷上的情况也是如此:
在流行“勇敢,不怕困难”的时代,它是小学生创造词汇的新材料。
自“农民工精神”出现以来,构图上不断出现新的素材。 当《你是我的神》成为短视频中的热门话题时,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各种构图中。
自从“奥利”的学员人数告满后,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暴力使用“双枪给出答案”的求学之路。
学生会比成年人更频繁地使用“栓Q”,他们在生活中更有可能使用各种网络表情包,就像痴迷于火星语的90后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相比几十年前有限的“偶”、“GG”、“MM”、“醉”,如今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网络上,人们围绕着流行语展开热闹的语言游戏,学生们也纷纷加入并在试卷中展示自己的成绩。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术语的普及和渗透已成为必然。 人们将事件和现象浓缩成结构无线简化的网络句子,在相互传播和模仿的过程中寻求宣泄和共鸣。
年龄最小、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成为参与热情最高的群体。 他们重复着这些语言的空壳,作业本上的热词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这种网络俚语在学生中的爆炸性流行现在经常受到老年人的批评。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教师的求助请求也逐渐开始聚焦于“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
他们一致表示,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影响,班上的孩子总是“跟风、开玩笑”。
类似的话题在网络上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网络俚语的惯用会消解词语的严肃性,降低青少年的表达能力; 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一场必然到来的文本革命。
人们对此唯一的共识就是“让父母正确引导”,但如何“引导”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几十年来,这样的事情似乎屡屡发生。 在此之前,还有失去活力、“始终不肯动弹”的“蓝瘦蘑菇”; 有被诟病的“*丝”、“神马”、“伤不起”; 还有琳琅满目的非主流火星语词汇。
在这个新事物不断诞生的世界里,每一代学生也都像薛定谔笔下的年轻人一样——只有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被“网络语言”打败的一代。
在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至80岁的老人,小至5岁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网上看各种信息、视频等,但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到底是一件好事吗?
有人揭露了当代孩子上网聊天的方式。 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我很困惑。 我仔细看了评论想了解更多,却发现90后根本看不懂,而2000后则表示感觉自己老了。
当代孩子的网上聊天方式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不说人话”,用各种缩写来让人胡思乱想。
在详细阅读之前,你能说出这张图说的是什么吗?
“BZ:紫轩”的意思是“备注:紫轩”。 以此类推,就知道“BZ:宇通”的意思是“备注:宇通”。
那么,“XS”是什么意思呢? 两人还同时说了声“XS”。 应该是打招呼吧? 是的,就是问候,就是“幸相识”,有幸认识一个人的意思。
然后,有一方问“CGX?” 对方立即回答“K!”
我根本想不通。 事实上,这是一句充满歧义的句子。 这是关于“关系?” “K”是“ke”的意思,是的意思,表示你同意对方关于一段关系的提议。 正如对孩子的期望,速度。 能。
然后,有一方问:“需要男E吗?” 对方回答:“没有!” 对于那些不知道的人来说,他们可能认为这是某种见不得人的生意。 多么“男E”听起来就像一个不良少年。 有点像坏工人的统称。
而答案确实令我惊讶。 “失踪的男E是吗?” 意思是“唯一的男性失踪了吗?” “阙”无需解释,缺一不可,简明扼要。
这时,一方直言,“我就是你的男E,我把PAWR全部给你!” 对方答道:“ZQSG!”
等等,我知道“我会成为你的男E”是什么意思,但是“PAWR”和“ZQSG”是什么? 原来“我比较喜欢温柔”给了你,而且你还挺会说话的。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土色情话,“ZQSG”就是“真情实感”的意思。
最后对方说道:“挂掉公司吗?” 对方回复:“挂了!”
我是一个和尚,名叫张二,我很困惑。 为什么公司还有生意? 怎么挂? 再见? 后来我才明白,“你跟公司有关系吗?” 意思是“你会在QQ空间公布恋情吗?” 对方回答“挂”,就代表已经批准了,想要“公告”。
不少网友看到这种聊天方式后纷纷表示孤独,并留言表达自己的疑惑:
如果以后真的这样聊天,估计大部分人都会累坏了。 只有年轻人才有这样的热情。 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只能言简意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已经习惯使用网络俚语与他人交流,比如奥利、集美、肝饭仁、柠檬精等。但这对孩子真的有好处吗?
专家对北京、西安、广州等10个城市的82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60%的儿童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有趣且方便交流。 但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不熟悉最新的网络俚语,往往会与孩子陷入“尴尬的对话”,也会担心“汉语水平不好怎么办?”
北京语文带头人王学东老师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分析:从表达角度看,熟悉此类词语的人之间交流极其顺畅,简单明了的几个词就能表达丰富的内容。内涵生动。 方法; 从词语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来看,词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词汇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密切,因此变化最快、最显着。
可见,网络流行语因其实用性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我个人认为网络俚语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不是完全不切实际,一些网络俚语还是可以增加生活乐趣的,但是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感知和理解,所以最好尽量少用,不要引导孩子误入歧途。 也就是说,真正“会用”是关键,要引导孩子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网络语言。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网络俚语。 我曾经看过一个采访,是关于当代小学生谈论网络俚语的。 记者问:你最讨厌的网络俚语是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既天真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一个孩子回答说他最讨厌“我想安静”,好像城乡结合部的感觉;
另一个孩子回答说他讨厌带有缩写的网络术语,比如xswl(笑死我)和dbq(对不起)。 他质疑,连汉字都不能满足你吗?
熟悉网络的人都听过“奈何,我没文化,哈哈一个字就能走遍全世界!” 但这孩子却说,最讨厌的网络用语就是“哈哈哈哈哈哈”,因为看起来特别没文化。
一个小女孩说,她最讨厌的网络词语是“弟弟妹妹”。 她问记者:“你不觉得这两个词很油腻吗?” 同时她还表示,现代人不需要了解互联网趋势。 如果你用得太多,你的词汇量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差。
最后一个小女孩真是太棒了。 当记者问她,现代人需要懂网络流行语吗? 她直接回答:
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说:“仰望天空,大声笑,出去吧,我如何成为彭彭仁?”; 如果你悲伤,你可以说:“钗短,情欲滔天”。 如果你有斗志,当你兴奋时,你可以说:“醉酒时燃灯读剑,梦连队吹号营”。 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了解网络流行语。 如果你有时间了解网络流行语,不妨多背几首唐诗宋词。
我真的给这个小女孩跪下了,她太棒了。 这文学素养比一些大学生还要好。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真是一件仁智的事。
孩子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时期。 他们非常好奇,喜欢追求新的事物和现象。 网络语言在表达方式和特点上与常规语言不同,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 这些网络流行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既然它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该愉快地接受它们。
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积极地面对和应对网络语言的“爆炸”。 我们可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使用主义”一样使用和选择这些网络术语,并使用那些包含美好含义的网络术语。 、有效利用文化内容,您怎么看?
今日话题:当代孩子们使用的网络俚语你了解吗? 您认为孩子应该使用网络俚语吗? 您认为网络俚语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