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云南夏威夷果,窥见良品铺子构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近日,高瓴系股东宣布对良品铺子的减持计划。无论股东减持亦或增持,都不会影响到总股本的数量,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会产生影响。锚定发展方向,响应国家政策指引,方是企业的必修课。良品铺子,也一直是如此实践。
通过企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渠道。目前,有众多企业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联动,将富农、助农、爱农同自身经营向融合,在完善产品品质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良品铺子,作为一家上市多年的休闲零食行业头部品牌,早已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要求中,将“产业兴旺”排在首位,良品铺子用实践践行着三产融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依托农业农村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求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反哺给种养殖户、把就业创业机会留给种养殖户,既保障产品原料的高品质,也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官方数据显示,云南目前是世界种植夏威夷果最多的地区,占全球种植面积一半以上,全国种植区域的80%。但高产量不能和高销量直接划等号。标准化低、不如澳洲坚果有名气……良品铺子成为云南夏威夷果国产化发展路上的关键力量。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向来不缺地道又美味的特产风物。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靠北回归线,气候适宜,尤其适合夏威夷果的生长。上世纪90年代,当地从国外引进了夏威夷果,“洋坚果”站到国产化起点。但在物流与保鲜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偏远地区的特产囿于供应链,很难走出当地。
澳洲坚果每年4月成熟,但国内坚果消费旺季在秋冬季,抵达国内消费者手中时新鲜度大打折扣。良品铺子开始思考,何不使用采摘期在9-10月的云南夏威夷果,让中国消费者吃到更新鲜、更高品质的国产货?
3年前,良品铺子深入云南,通过和当地核心供应商合作,着手升级本地坚果产业链。一边协同当地种植企业,将专业、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一边提高原料验收标准,建深加工车间,持续优化供应链。
2021年10月,首批按良品铺子标准生产的夏威夷果开始采摘,一个月的生产加工后,凝结良品铺子的工艺与心意,飞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
在全国市场良品铺子经营范围,越来越多的特产风物,沿着良品铺子的供应链走出去良品铺子经营范围,进入更大世界。福建诏安,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青梅,但因缺乏统一种植标准,果子质量不高,卖不出好价钱。
2006年,良品铺子为好原料而来。在“良品标准”下,一直采用传统工艺的青梅,转而遵循一套繁复而专业的新工艺:种植期施有机肥;采摘期必须纯手工;制作时间长达3-4个月;梅子出水之后,还得重复“晾晒-调味-晾晒”的步骤,最后,才能变成一颗小小的开胃梅饼。
在良品铺子拉动的这场供应链升级之路上,诏安青梅的品质标准已与国际水平相当;良品铺子用其制成的梅饼也成了爆款,诏安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最完善的青梅加工体系,“中国青梅之乡”正在被更多人知晓。
由龙头企业牵引,区域特产走上初级农产品转型优质消费品的发展新路。16年来,良品铺子一直致力推动优质产能和消费升级正向循环,通过溯源至各大优质产区的风味特产,高效扩张零食原料基地版图,为中国零食产业的供应链,探出一条可借鉴的升级路径。
对新一代消费者关注的“高品质”,良品铺子从全产业链环节投入和监管。在国家规定的准入资质外,良品铺子还要求供应商通过高于国家标准的市场认证,并在日常巡厂与飞行检查中加强监管。
一个个产业新故事,从良品铺子笃定深入的助力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实践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