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03-11 1659阅读

目录

前言

一、什么是KD树

二、为什么要用KD树

三、KD树的基本思路

四、KD树的几种情况分析

4.1 另一子空间不存在更近的点

4.2 另一子空间存在更近的点

4.3 小结

五、KD树的代码(二维点,python版本)

六、KD树的代码(多维版本)

6.1 python版本

七、KD树的应用

7.1 找目标平面或者空间中离目标点的最近点

7.2 找目标平面或者空间中离目标点的若干个最近点

八、参考资料


前言

由于在做项目时遇到平面内最近点求解的问题,需要用到KD树简化算法,减少计算资源,因此本文记录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一、什么是KD树

kd-tree(k-dimensional树的简称),kd树就是一种对k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数据结构,可以运用在k近邻法中,实现快速k近邻搜索。构造kd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k维空间切分。k-d树是每个节点都为k维点二叉树。所有非叶子节点可以视作用超平面把空间分割成两半空间。节点左边的子树代表在超平面左边的点,节点右边的子树代表在超平面右边的点。

二、为什么要用KD树

主要是为了快速计算,节省计算资源。如前言中提到的例子,计算平面中一堆点中哪一个和目标点最近的问题,如果使用常规方法需要计算所有点与目标点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在平面中点非常多的时候非常浪费计算资源,速度也很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入KD树进行算法上的简化。

三、KD树的基本思路

下面是一个学习KD树的经典案例:

在二维平面上有以下六个点:(2,3),(5,4),(9,6),(4,7),(8,1),(7,2)

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KD树的目的要确定图1中这些分割空间的分割线,确定步骤如下:

(1)第一步,将上述六个点的点集按照二维平面的第一维(x轴)对数据进行排序,排序结果为(2,3),(4,7),(5,4),(7,2),(8,1),(9,6)

(2) 第二步,取得上述点集的中位数处的点,偶数个数的中位数一般取大的那个,在上述点集中取到的为(7,2),在该点处对平面进行划分,如图1中(7,2)位置画上一条竖线

(3)第三步,将由(7,2)划分的左右两平面中的剩余点按照二维平面的第二维(y轴)对数据排序,排序结果为左枝:(2,3),(5,4),(4,7)和右枝(8,1),(9,6)

(4)第四步,将左枝和右枝分别取中位数点作为新的节点,按照第一维继续排序,直致每一个子枝上只剩一个点,这个点被称作叶子。

上述过程画成图如下:

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划分之后排序的逻辑是按照纬度一次类推的,在二维平面中就是按x,y,x,y,x,y....轴排序,如果在三维空间中就是x,y,z,x,y,z,x,y,z....轴排序。

进行完上述操作后就将数据划分完毕,可以将目标点放到该KD树中比较了。

四、KD树的几种情况分析

4.1 另一子空间不存在更近的点

案例如下:

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初始点集仍为(2,3),(5,4),(9,6),(4,7),(8,1),(7,2)六个点

目标点为(2.1,3.1)

依据上述KD树的搜索逻辑,操作如下:

(1)将初始点击根据第一维(X坐标)排序为(2,3)(4,7)(5,4)(7,2)(8,1)(9,6),其中位数取4,也就是(7,2)点,在上图中 X=7 处画上分割线

(2)判断目标点的X坐标2.1小于(7,2),因此取划分后的左侧空间中的点(2,3)(4,7)(5,4)

(3)将上述点集根据第二维(Y坐标)排序为(2,3)(5,4)(4,7),其中位数是2,即(5,4)点,在平面中画上该线

(4)判断目标点的Y坐标3.1小于(5,4),因此在划分后的下方空间中

(5)此时改空间中仅有(2,3)一个点,到此结束划分空间的操作

(6)计算此时得到的最后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暂时记录下这个值tempDis

(7)下面开始进行回溯

计算目标点(2.1,3.1)与最后的节点(5,4)之间Y轴的距离差记为dist,计算得0.9,这个值大于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0.1414,不可能在节点(5,4)的上侧空间有更近的点,因此在节点(5,4)下方空间中找到的点(2,3)已经是最近的点。继续回溯上一个节点(5,4),此时在X轴上的距离2.9>0.1414,不存在更近点的可能,因此回溯结束,最近的点为(2,3),最近的距离为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实际情况中回溯时会碰到上述dist小于tempDis,有可能在上一节点的另一空间中存在更近点的可能,这种情况参见下面的案例。

4.2 另一子空间存在更近的点

案例如下:

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

初始点集为(5,3),(2.5,5),(8,4.5),(2,2),(3.5,8),(8,2.5),(5.5,7.5)

目标点为(4.5,7.5)

依据KD树的搜索逻辑,操作如下:

(1)将初始点击根据第一维(X坐标)排序为(2,2)(2.5,5)(3.5,8)(5,3)(5.5,7.5)(8,4.5),(8,2.5),其中位数取4,也就是(5,3)点,在上图中 X=5 处画上分割线

(2)判断目标点的X坐标4.5小于(5,3),因此取划分后的左侧空间中的点(2,2)(2.5,5)(3.5,8)

(3)将上述点集根据第二维(Y坐标)排序为(2,2)(2.5,5)(3.5,8),其中位数是2,即(2.5,5)点,在平面中画上该线Y=5

(4)判断目标点的Y坐标7.5大于(2.5,5),因此在划分后的上方空间中

(5)此时改空间中仅有(2.5,8)一个点(点D),到此结束划分空间的操作

(6)计算此时得到的最后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为算法(1):KD树的原理与基本代码≈2.06,暂时记录下这个值tempDis

(7)下面开始进行回溯

计算目标点(4.5,7.5)与最后的节点B(2.5,5)之间Y轴的距离差记为dist,计算得2.5,这个值大于2.06,不可能存在节点(2.5,5)的下侧空间有更近的点;继续回溯上一个节点A(5,3),此时在X轴上的距离dist(5-4.5=0.5) abs(dist)): if(dist > 0): self.search(node.rightBranch,targetPt) else: self.search(node.leftBranch,targetPt) if __name__ == "__main__": kdtree = KDTree(pts) root = kdtree.createKDTree(pts,0) pt,minDis = kdtree.getNearestPt(root,targetPt) print("最近的点是",pt,"最小距离是",str(minDis))

六、KD树的代码(多维版本)

6.1 python版本

import math
pts = []  #点集,任意维度的点集
targetPt =   #目标点,任意维度的点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pt,leftBranch,rightBranch,dimension):
        self.pt = pt
        self.leftBranch = leftBranch
        self.rightBranch = rightBranch
        self.dimension = dimension
class KDTree():
    def __init__(self,data):
        self.nearestPt = None
        self.nearestDis = math.inf
    
    def createKDTree(self,currPts,dimension):
        if(len(currPts) == 0):
            return None
        mid = self.calMedium(currPts)
        sortedData = sorted(currPts,key=lambda x:x[dimension])
        leftBranch = self.createKDTree(sortedData[:mid],self.calDimension(dimension))
        rightBranch = self.createKDTree(sortedData[mid+1:],self.calDimension(dimension))
        return Node(sortedData[mid],leftBranch,rightBranch,dimension)
    def calMedium(self,currPts):
        return len(currPts) // 2
    def calDimension(self,dimension): # 区别就在于这里,几维就取余几
        return (dimension+1)%len(targetPt)
    def calDistance(self,p0,p1):
        return math.sqrt((p0[0]-p1[0])**2+(p0[1]-p1[1])**2)
    def getNearestPt(self,root,targetPt):
        self.search(root,targetPt)
        return self.nearestPt,self.nearestDis
        
    def search(self,node,targetPt):
        if node == None:
            return
        dist = node.pt[node.dimension] - targetPt[node.dimension]
        if(dist > 0):#目标点在节点的左侧或上侧
            self.search(node.leftBranch,targetPt)
        else:
            self.search(node.rightBranch,targetPt)
        tempDis = self.calDistance(node.pt,targetPt)
        if(tempDis  abs(dist)):
            if(dist > 0):
                self.search(node.rightBranch,targetPt)
            else:
                self.search(node.leftBranch,targetPt)
if __name__ == "__main__":
    kdtree = KDTree(pts) 
    root = kdtree.createKDTree(pts,0)   
    pt,minDis = kdtree.getNearestPt(root,targetPt)
    print("最近的点是",pt,"最小距离是",str(minDis))

七、KD树的应用

7.1 Unity找目标平面或者空间中离目标点的最近点

同上相似,不再赘述。

7.2 找目标平面或者空间中离目标点的若干个最近点

八、参考资料

[1] https://www.cnblogs.com/bambipai/p/8435797.html

[2] kd-tree_百度百科

VPS购买请点击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主机测评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